转载自网络 不用于商业宣传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删。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自己有多么优秀,而在于他周围的人有多么优秀,特别是对于身处高位的人来说尤其如此。
也就是说,你要想获得成功,你的身边需要有一批优秀人才——那些能够满足你的需要,帮助你走向成功的人才。
一个处处提防能力强于自己的下属的管理者,注定不会走太远;一个不敢任用和自己唱反调的人才的领导者,终究也是成就有限。想成功,这两类人才你身边必须要有。
1
有特殊的才能,是你所不能及的人
南加州大学校长史蒂·B·桑普尔在《卓越领导的思维方式》中曾经提到一个“哈利规则”。
根据哈利规则,如果最高领导者的综合能力只有90%,那么他将雇佣相当于自己能力90%的人——即这些人的绝对能力为81%。
依次类推,这些绝对能力为81%的人所雇用的人的绝对能力就会降为66%,到了企业第四层,雇员的综合能力绝对值只有43%。
这样的结果是非常令人震撼的:一个领导如果不能任用比自己能力强的人,那么整个管理团队的综合能力将会直线下降。而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你自己。
问题更糟糕的是我们很多人没有能够避开这个哈利规则,在潜意识里不自觉地排斥那些比自己更聪明更有学识的人才。
这是因为许多领导担心“能力出众”的下属会让自己相形见绌,甚至担心对方会影响自己的前程和发展,这导致他们更多地是招聘一些与自己相似,或者不如自己的人。
只有那些优秀的领导人才懂得欣赏比自己更有才华的人,并想办法把他们招募到自己身边。
苹果能够在短短几十年中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IT科技企业,并一度成为世界上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就在于乔布斯在各个专业领域都找到了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才。
松下幸之助有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成为经营者的条件是什么?”松下这样回答到:
领导力大师约翰·麦克斯韦尔博士说过同样的一句话:
你可以不懂账务,也可以不懂技术、营销等,甚至可以不懂管理,但你的身边要有这样的专业人才。这一类人才能够把你的想法变为现实,是一群能够创造财富,帮你赚到钱的人。这样的人才,最好一个不要少,少一个你就无法成就你的梦想,实现你的目标。
2
有另类思维,敢于和你唱反调的人
美国圣克拉拉大学教授詹姆斯·库泽斯和巴里·波斯纳在《留下你的印记》中提到这样一项研究成果:当每个人都表示同意时,尤其是为了顾及大家的面子而表示同意时,我们就不可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为了证实这个论点,研究人员组织了50组学生模拟凶杀探案。
他们发现这些人当中具有多元社会背景和经验的人最有可能破解案例,而由类似背景的人组成的小组不仅容易出现错误,而且更容易坚持错误。
库泽斯和波斯纳教授的研究告诉我们:如果你的身边聚集着一帮只会随声附和的人,那么你失败的概率就会增大。
就如著名领导力大师沃伦·本尼斯说的:
糟糕的是,大多数人都喜欢被人追捧的感觉,而且他人也乐于为之。
许多领导人无法超越自己,恐怕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许多人可以做到聘用比自己更聪明更有能力的人,但却很难做到聘用那些喜欢和自己“唱反调”的人,这是因为“反对声音”会让你“不舒服”。
那些喜欢和同事尤其是与自己的上司“唱反调”的人往往会受到排斥。只有那些优秀的领导人懂得这其中的价值。
王石在《道路与梦想——我与万科20年》中提到万科原高层管理人员冯佳“三进三出”的故事,许多人不理解王石为什么会对朝秦暮楚的冯秀才这么容忍。
王石回答说:“因为冯佳具有逆向思维的特点,喜欢喝反调。在你说好的时候,他会说不好,在你说不好的时候,他会说好。”
美国著名企业家李·艾柯卡很自信,甚至显得有些张狂,但是李·艾柯卡总是在身边保留一些异己分子来时刻提醒自己。他在《什么是真正的领导》中这样说道:
我在商界所学到的最重要的教训就是,如果你的团队只有一种意见——而且通常就是你的意见,那你就应该警惕了。毕竟,你不用花一分钱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意见,何必花那么多薪水聘请一群和你意见一致的下属呢?
你可以很聪明,也很有能力,但每个人都有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也有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所不及的地方,在你身边多几个有“另类思维”的人,会让你看到问题的另一面。
这一类人才敢于挑战你的想法,指出你思维上的“盲点”,帮你做出更正确的决策。这样的人不能没有,但也不易太多,多了你可能会麻烦不断,除非你能够很好地驾驭这样的人。
实际上,那些有“特殊才能”和“另类思维”的人都是十分难得的人才,需要你用心去寻找。当你的身边拥有众多这样的人才时,你就会成为像杰克·韦尔奇说的那样,“是一只能下金蛋的鹅”,而不仅仅是一个会叫的鹅。
当然,即使你寻找到了这样的人才,你还要注意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你要保持这两类人才与你和你的团队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如果价值观不一样,“特殊才能”和“另类思维”只会给你带来更多的麻烦,起到相反的效果。
一个人能不能成功,就看他能拢住什么样的人才就可以了。
转载自网络 不用于商业宣传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