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电话:0371-61318821
助力企业快速实现 "互联网+" 计划

官方微信

郑州星云互联新闻中心,郑州星云互联资讯
首页 > 新闻中心 > 星云互联动态

十年前的梦,十年后的见证

今天是国家70周年的日子,也是我们这支团队发展第一个十年、第一个五年的日子,第一个十年是因为这支团队的前身冰枫工作室到现在10年,第一个五年是这支团队转变为公司成长五年。

今天我正式向大家发布我们团队调研了200+家企业,历经1000+天的研发时间,开发的重量级任务管理平台【慧企星助平台】,此平台解决的是企业中的工作价值量化平台,愿景【成为中小企业最受用的平台】,使命【让人才变的更有价值】

为什么要做慧企星助?

现在的任务管理平台这么多,为什么要做?这个初心起源于我在北京工作的那段时间,那时我是一个项目经理,带着5个人一起在北京的一家科技公司做研发,每次进行工作汇报时,小组成员研发出来的成果都是一堆问题,这一堆问题你还不知道如何去说,你说的太严了,他们会觉的压力大,你要是不及时指出来批评,这个问题时间久了就更不好管,当不好管的时候只能做开除处理。那个时候就一直在想,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一种平台,能让每个经理在下发任务时,都能把说的讲的纳入一个平台,形成一个大家都共识的协议,到时候再验收工作时,大家就有一个基本的标准,有了这个基本的标准,也就有了问题处理的办法。当时只是一个想法,但是就是因为这个想法给我埋下了做这样平台的种子。

为什么要坚持做慧企星助?

后来因为母亲身体原因,我从北京回到郑州发展,在郑州的发展,到郑州发展给自己的就一个定位,

我要找到一个能和管理者深度的接触,同时能验证我的想法是否成立的工作,在出差的期间,我接触到的客户基本上都参与了部门管理,在和他们的每一个日子中,我都没有忘记当时的那个想法,如何让工作变的有结果,而这个结果还能让双方都认可。我每见一个人,只要他是管理者,我都会把我的想法给他讲,他们每个人基本上都会给我说,这个想法非常好,但是实现太难,因为管理是由很多的不确定性,不会像你们做为技术人想的那样,想要标准化,太难。直到有一天,我参于了沈阳的一家医院平台的安装维护工作,那时候我接触到了信息科的主任温主任,他给了我新的动力,他给我的答案是,这个事情可以成,而且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这个任务平台智能化,是一个很好的趋势,我相信以你现在的钻研能力,你是有很大的机率能做成。

从那以后,我每天晚上除了白天给医院安装和维护,晚上就和主任在一起探讨这个应该从哪方面去着手完成,我们探讨了几十个日夜,不停的总结,终于完成了这个平台基本的一个模型思考。我是一个凡事都会想出为什么的人,我当时就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问的同样的问题,不同的人给我的答案是不同?我通过侧面上了解到,这个温主任是计算机高级工程师,由于他的行业钻研深,所以他回答是可以实现。这是一个人知识量决定。

为什么这个平台叫慧企星助?

我们平台的主定位不是解决任务中的所有问题,而是平台解决管理者常见的最关键问题。我喜欢读易经,在我的理解中,我认为星是小,也是大,每一个管理上的问题都是因为那一个关键的小问题引起了一系列问题,最后造成了不可收拾的大问题,如果能把关键小问题解决,后面的大问题也就不存在了。所以我们认为,每一个智慧化的企业,不需要多少改变,只需一星点儿的帮助就能让企业变的更加智慧化运转,所以最终我们的平台叫【慧企星助】

慧企星助功能设计来源?

为了把功能得到验证,我们在2013年的这一天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郑州星云互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我要拿我们现在的公司去验证前几年我的管理理论研究成果。由于公司我是重要负责人之一,当时公司的主定位就是为企业做互联网平台的开发,由于当时国家正在提倡互联网转型,很多企业急需做互联网转型,他们来找我谈互联网项目时,我在这个机会上能接触到各行各业的老板,每次只要和老板们谈完他们本身的项目,都会穿插问一下平台的功能,问下如果我要做这样一个平台,去解决他们的管理问题,应该有哪些功能模块是必备的,通过市场上的大量调研,我总结出,每一个老板最头疼的其实就是任务结果问题。得到结果问题这个答案,我就开始以我们公司为原型,去设计怎么让结果进行有效表达,让老板一目了然,让员工一目了然。同时还能让我的管理理论得到验证。

我认为产品设计,不能专注于产品本身专业内,应该放到产品所完成的任务本身上。当时,我们先是让我们公司的行政,按照我们的理论,每天在白板上写上,今天的工作/昨天的工作结果。这样的方式,我们有效的提高了工作结果完成率,当时我就在思考,这个要是能把这套理论形成一套系统,是不是能更高效的去运营。同时也减少了管理者去学习理论知识的成本,我们当时就开始做设计,按照我们的理论去设计,设计中的第一版。


你们看到这一版的时候,这已是我们修改的第十几版,这些功能看着简单,但是这功能背后的一系列的运算是很复杂的,这一版也是我们由原来的思想向系统转变的开始。

我们是怎么做慧企星助功能的?

只要上线一版新的功能,首先是在我们团队中去使用,从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问题,不断的去复盘,不断的去总结,不停的思考成果,最重要的,我们每一次去加一个功能,减一个功能,都会向我们的理论去对照,我们是不是走偏了,我们是不是违反了当时做这个平台的初心,我们。。。问了一堆我们以前思考过的一堆问题,此功能才能开放给大众使用。慧企星助功能太多,这里就不详细去做介绍了,如果想了解的,可以在www.hqxz360.com网站上注册后体验。也可以在此网站上下载相应手机端体验。

现在的我们是什么样的团队

这支团队通过十年的发展,由原来的不到5个人,到现在的全国各地人数加起来40多个,这些人都是来自于,阿里,腾迅,百度,网易,这些知名的公司团队,我们虽然不常在一起,但是都加入了这个冰枫工作室这个民间的一个技术组织团体,我们这支团队虽然平时没有工资,但是我们有的是对这个行业前沿技术的观察和探索。我们有的是用技术去改为数字中未知的世界,我们有的是用算法去实现数字中未知的模型。

使用慧企星助企业的变化

今年我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去企业中找老板、经理调研使用慧企星助后的感受,其中有一个使用后的案例和大家分享一下。有一个张总,他们公司原来是做印刷的,经常会因为印刷标准没有说清楚,印出来的产品有问题,导致返工问题,这个问题,张总还不敢把员式开除,因为有技术的员工很少,开除就没有人干活了,当时他找到我们的时候,我给他定的是,先把印刷的相关工艺标准化,导入平台,每一个员工在干活时,都要按标准去执行,如果因为标准问题,要及时修正,标准修订完在平台通报,只要此标准没有问题,那结果就不会有问题,当时张总吃惊的问我,魏总,就这么简单?我当时回答,管理的问题其实就是很简单,他说我们的标准有啊,但是从来就没有用,我当时就问了他一句,你的标准是在员工心里还是在你心里,还是被你挂起来?他说墙上有,我心里肯定也有,员工不知道有没有?我又回答他,标准不是在老板心里,也不是在墙上,更不是在某个员工心里,他应该在团队心里他说你的系统能到团队心里,我说我的系统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教育员工去做一件他想做的正确事,同时让每一个正确的事也有一个合理的价值。我当时看着他的表情不太相信,但是他最后还是交了钱试了三个月,三个月后,我去他公司再做二次调研,他说原来员工都不笨,笨的其实是我这个领导,现在我们的员工都自已定工作,定计划,我只需要提出一个目标和价值,这每一个员工会像自己的公司一样去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他说这是为什么,要说改变只是上了一套系统,以前的标准体系没有动。我说这套系统就是一整套的运营体系,这套理论体系会对每一个工作价值进行量化评估,让每一个人的成果得到证实,不再是优秀人流血又流泪,所以优秀人会更优秀,那些不优秀人的想要优秀会和优秀人学习,以前是优秀人流血还流泪,所以他慢慢就不优秀了,那不优秀的人你也看不到,时间长了,就都成了不优秀,团队就散了,看似是管理问题,其实是人员的价值分配问题。当时张总听了,说这么简单的道理。张总说,是啊,管理者其实就应该站到管理的位置,我也就是用到这个系统,我才知道什么是管理者,以前没有这套系统,半夜机器坏了,都给我打电话让我修,现在不用了,他们就不会,也会拿着说明书好好研究去修好,我以前每天忙的都是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现在我也像你一样,每个月都会看一本书,现在虽然每天都在看书,但是公司的业绩翻了三倍不止,我说那只能说明你的员工基础好,你应该感谢你的员工。要我是你的话,我会拿出增长业绩20%给到你们的优秀员工。总结:使用前,他们的管理是一堆混乱,印刷小问题总是有,结果总是不理想,因为结果问题损失惨重;大半夜机器坏了还要让老板起来去修机器,员工主动性差。使用平台后,他们员工有了主人公精神,把公司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设备问题再也不问老板了,他们可以自已去独立解决了,老板做回了真正老板,不用天天再忙碌,还有时间看书,让自己增长见识。

最后慧企星助未来

慧企星助平台的未来,一定是智慧化、智能化、科技化的一套任务管理平台。我们要通过慧企星助平台,让每一个中小企业迈进智慧化企业的大门,让每一个中小企业的老板不再因为管理上的扯皮问题发愁,不再让员工的工作价值流血又流泪,我们就是想让智慧化的科技普惠到大众的企业,让智慧化,智能化,科技化不再只是那些大企业的专属,所以我们在这个袓国70周年,我们团队十周年之迹,我们推出普惠中小企业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再寻找100名企业和我们共同来打造这个任务智能化平台,如果有想共同参于的,可以点击下面链接,或加【bfwork1988】微信,我们共同来享受智能科技给我们的这次盛宴!

在这双节之际,我非常感谢为这个系统贡献过的人。

首先感谢的是一批一批的相信我们平台价值的客户。和一批批体验的客户。

其次是为这个系统提供相关支持的人:

原雪阳集团经理:李文杰

北京壹个点咨询公司:王开智

某集团的数字信息化高级顾问:温勇

某集团公司的营销总监:包思远

九久汇集团:蒋振峰

某公司营销顾问:大壮

最后是打造这套系统的团队,就是在我写这稿之前,他们还在加班加点的完成平台开发计划。没有这团队,就没有这系统诞生。

最后是我媳妇在后面一直默默的支持着我!

冰枫2019-09-30

作者: 时间:2019-09-30 阅读:551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