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员工,如果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做不好,那就是不合格,还提什么优秀呢。大家可以看看自己身边那些荣获“优秀员工”称号的同事,他们的具体情况也许是千差万别,但是一定有一个共同点,本职工作做得特别好,否则是不可能被树为典型的。那种“今年你当明年我当,大家轮流坐庄”的做法在计划经济时代曾经流行过,现在基本上已销声匿迹了。
作为一名管理者,如果做不到用人所长,带领的团队就很难有突出表现,大家表现一般般,你自己纵使有通天的本事,也是难有什么大作为的,不可能成为优秀管理者。正如杰克·韦尔奇所言,“在你成为管理者之后,成功的标志就是使别人成长。”如何使下属成长呢,用其所长就是很重要的一环。
作为一名领导者,如果做不到凝聚人心,那公司就属于无本之木无根之萍,难以长久。我见过大大小小许多老板,他们最担心的问题,不是现金流断了,而是感情流断了。没钱了去找就是了,办法总比困难多,但是如果人心散了,那就真没招了。很多公司之所以一夜崩盘,并不是因为债台高筑,而是因为希望破灭人心涣散。
话说回来,上面说的恪尽职守、用人所长、凝聚人心,看似只是“一件事”,实际上都是复杂而系统的大工程。
员工该怎样恪尽职守呢?
这个问题很浅显,就不细说了。只要记住一条,不管是职场新人,还是职场老司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你立足的基础和存在的价值。事实上,我们每个人今后在职场上所取得的任何成就,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
管理者该怎么用人所长呢?
老祖宗其实早就给出了答案,孔子在春秋时代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主张,大家平时也会把“知人善任”挂在嘴边,这些说法所表达的意思,就是用人所长。如果要说具体做法,我认为,要想做到用人所长,至少要把握两条基本原则。
第一,要想用人所长,请先容人所短。
老天爷大致还是挺公平的,一个人如果在某个方面很强,那其他方面可能就弱。比如在电视电影里,最顶尖的科学家一般都是“怪蜀黍”,天才们在小时候一般都是“问题儿童”,就是这个道理。这可不是艺术手法上的胡编乱造,而是源自生活的启示。
所以,跟能力特别出众的下属打交道,就要学会主动屏蔽一些东西,多看对方的优点,少看对方的缺点。大凡才高的人,都会有点恃才傲物的感觉,所以管理者必须大人有大量,尊重对方的习惯,不是触及根本的事情,没有必要刨根问底上纲上线,这就需要气量了。
第二,要想用人所长,就必须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做到因人而异。
心理上,我们要坚持一视同仁,奖功罚过,但是在手段上,却要学会区别对待。比如批评大大咧咧的下属,咆哮于公堂也没事,但是批评面子薄的下属,就要归过于私室,否则对方一旦觉得受的刺激太大,就有可能出现过激反应,那样一来,谁都下不了台。
管理上搞“一刀切”的模式,对什么人都一个样,或许能降低管理难度,但一定会影响管理效果。如果你想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人的特长时,就得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得好的话必能事半功倍。
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说过一句简单而深刻的话,“发挥人的长处,是组织的惟一目的。”请各位管理者务必牢记。
领导者该如何凝聚人心呢?
当过一把手的人都知道,带队伍最怕什么?不是要面对难以克服的困难,也不是承担超乎想象的压力,而是人心涣散。就像黎叔当年说的那句话一样,“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啊。”
很多倒在半路上的老板们,痛定思痛,得出的结论大同小异:“最终击垮人的,是自己放弃了希望,最终击倒公司的,是公司内部问题。”而内部最大的问题,就是士气不振,人心不齐。团队怕的不是出问题,而是失人心。出了问题,及时解决就OK,因为只要是“问题”,就一定有解决方案,但是人心散了可不是问题,而是生死。
大家可以看到现在那些红遍全球的企业大佬,他们在公开场合从来不谈具体工作细节或管理技巧,而是在谈整个公司的方向、氛围、文化、价值观等这些务虚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看似虚无缥缈,实则非常重要,它们是判断一家公司有没有凝聚力的重要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公司的前景与未来。
当领导的人一定要门清,自己的最大作用就是为公司凝聚人心,所以要深刻理解和运用“做正确的事”这个原则。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能把一大帮志同道合的人凝聚在一起,拧成一股绳,集中力量办大事。
凝聚人心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能透过大家表面上的不同,发现内心深处的共同之处,并勾画蓝图,描绘梦想,激励大家一起追梦,追梦途中,奇迹就慢慢产生了。
顺便提一句,管理和领导这两个词,虽然有区别,更多的却是关联。
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两个圆,圆心位置不同,半径长短不一,不是同一个圆,决不能划等号。但它们之间也不是完全没关系,因为这两个圆之间,有很大的交集。
管理者只知道用人所长,而不知道凝聚团队,就好像是个冷血无情的工头,恐怕说不上优秀。领导者如果只知道凝聚人心,而不懂得知人善任,终究难免祸起萧墙。大多数时候,这两件事情都要做,只不过侧重点要把握好。
转载自网络 不用于商业宣传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