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幼儿园老师带着一群小孩子过马路,她让孩子们拉着一根绳子,排成一个队伍,老师在前面带路。过马路时,有个孩子的鞋带松了,但他没有停下来系鞋带,而是走到马路对面才蹲下来系鞋带。
看到这一幕,我不由的对孩子们产生了敬意。我走过去,问那位老师:“为什么孩子鞋带松了,他也不会停下来呢?”老师说:“因为如果孩子松手了,就得不到小红花,得不到小红花就不是好孩子,这是对他最大的惩罚。”
管理企业也需要一根“绳子”,并且要让全体成员都拉着它,谁松开了手,谁就会受到惩罚。这样,大家自然会团结起来,团队才会具备执行力。反之,如果老板不要这根“绳子”,或这根“绳子”松散,对大家就构不成约束力,大家就不会对“绳子”产生敬畏感,这对企业发展是致命的危害。这根绳子是什么呢?很明显,它就是“制度”。
不讲制度,不成方圆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任何一家企业,都应该有适合自己的一套制度,这个制度是公平公正的保证。要想维护制度的权威,公司老板、高层管理者就应该先遵守制度,用制度管人,而不是用人情管人。
在某公司的销售会议上,销售总监刚宣布张先生由于违反了公司制度,要遭受罚款处罚的决定,张先生就马上跳了起来。销售总监斥责道:“这是公司的制度,你违反了制度就要受到处罚,你有什么意见?”
张先生极为不满,说:“违反公司制度要受到处罚,我没有任何意见。但我不满的是,为什么上个月老陈同样违反了公司的制度,而他没有受到处罚呢?”
销售总监听了这话,当即无言以对,停顿了数秒后,他支支吾吾地说:“这个制度上个月才宣布,老陈是第一个违反的,我当时说了,念在大家对新制度还不熟悉的份上,宽恕老陈一次,但是下不为例。今后谁再违反制度,一律要受到处罚,难道当时你没听到我说的话吗?”
张先生听了这话,情绪更加激动了,“为什么老陈第一次违反制度,你可以念他是初犯?我第一次违反制度,你就要处罚我……要么都处罚,要么我不接受处罚!”
就这样,一场销售总结会议,以争吵不休而告终。
“初犯”、“下不为例”,无形中损害了制度的权威,制造了不公平。结果就是,你不讲制度,员工跟你讲条件,张先生那句“要么都处罚,要么我不接受处罚”,不正是在讲条件吗?当然,作为管理者,不能指责员工讲条件,因为是你不讲制度在先,是你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导致制度松散,人心涣散。所以,反思自己才是最应该做的事。
“人治”的危害
你在管理企业时,到底是按制度办事,还是按你自己的想法办事?如果你认为自己是老板,是领导,想怎么管理企业就怎么管理,那么你就陷入了“人治”的误区。“人治”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有法不遵、执法不严、法外开恩。这样会造成诸多不良的后果。
比如,造成员工职责不清。员工没有按制度规定,完成本职的工作,结果员工以为那些工作不是自己应该做的;比如,造成员工之间相互推诿、扯皮。某项工作由几个人共同去完成,结果大家不上心,将工作耽误了,相互之间就会扯皮。这不仅会破坏团队合作,还会导致人心不稳。
中国人最爱讲人情,在员工犯错时,老板最喜欢说的话就是“下不为例”、“念在你……份上”。可是,有了第一次“下不为例”,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下不为例”。次数多了,员工就不把制度放在眼里,他们想着:反正老板也不会按制度办事。所以,老板一定要认识到,不按制度办事,是在给自己的企业制造绊脚石。
“人治”带有明显的主观性、随意性,员工很难适应;“人治”有很强的专治色彩,缺乏公平性、民主性,容易造成管理者与员工关系紧张;“人治”还会助长逢迎拍马的风气,滋生小团体;“人治”过不了人情关,因为人与人之间有亲疏远近,一旦奖亲罚疏,任人唯亲,管理者就会失去威信,团队就会失去凝聚力。所以,“人治”是不靠谱的,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唯一出路。
转载自网络 不用于商业宣传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删。